1. 在氣力輸送工程設計中,根據物料的種類、特性、用途及運輸方式等,合理地進行方案選擇,做到操作方便、性能可靠、技術先進、經濟合理。
2. 工程設計應重視物料的可燃性、爆炸性、腐蝕性和毒性等,并應按照有關防塵、安全、防火、防爆、防毒、衛生、噪聲和環保等標準規定,采取防護措施,改善操作條件,保證人身安全健康,確保生產安全。
3. 氣力輸送工程的設計方案,應符合委托方提供的設計基礎資料和工藝要求。
4. 氣力輸送工程的自動化水平,應根據系統本身的復雜程度、生產工藝的重要性及企業的運行管理水平確定,并應與生產裝置的水平相適應,盡量實現自動化。
5. 先安放設備,后計算,計算時要平衡,安裝后要測試。
6. 管道的布置與施工,應保證管路壓損最小、流道順暢,并能承受或消除管道可能產生的最大振動荷載。

氣力輸送系統設計應具備的基礎資料有下面幾部分:
物料特性:
① 物料粒子特性:粒徑、密度、幾何形狀、黏度、電荷性等;
② 散料特性:可壓縮性、黏性、吸濕性、含水率、堆積密度、粒度分布、空隙率、流動性、透氣性、摩擦角(含堆積角、內摩擦角、壁摩擦角及滑動角)、毒性、熱敏感性、腐蝕性、靜電性、爆炸性、衛生要求及起拱等。
工藝條件:物料的含水率、破碎率、噪聲強度、排放氣體含塵率、防靜電、防爆等級的要求等。

輸送量:規定一定時間內的物料輸送量、最大輸送量,及其物料點的位置。
輸送起點和終點的具體情況:輸送起點設備安裝允許的空間高度、出料點允許的最大直管長度、起點和終點管口的連接形式以及與上下工序周邊設備的關系等。
輸送線路的具體情況:如輸料管走向、水平距離、垂直高度和最少必須的彎管數量等。
裝置運轉管理條件:氣力輸送裝置的自動化水平、操作方式、運行模式等。
